有的時候還是覺得要寫點認真文

雖然不能說是想改變這個世界

但至少也想減輕點自己的罪孽

(咦?有這麼嚴重?  對!就是這麼嚴重)

我們常聽到看到『收視率』這個詞

像是某某偶像劇收視率破2男主角就要裸奔

某某節目收視率低迷面臨砍頭危機......

但收視率對我來說

卻是個比『體脂肪』更恐怖的詞彙

它們一樣瘋狂上下波動 難以捉摸

又嚴重影響我的情緒 決定我生活的方式

而且體脂肪在控制之下 至少還有正向回饋

但收視率呢? 很抱歉

收視率應該是天大的偽科學

本世紀最恐怖的謊言之一

——以一群不透明也不真正隨機的樣本

透過不人性不精確的切換方式

決定一個節目、一個主播、甚至一則新聞的好壞——

(強烈建議服用本篇認真文之前

可以先看看這篇短短的文章)

因為收視率低 所以優質的節目沒有資源可以製作

因為收視率低 所以硬性話題、國際視野的內容吃力不討好

因為收視率低 所以新聞篩選掉他們認為觀眾「不吃」的資訊

——像是教育衛生保健公眾議題外電政治世界局勢

這就是你我每天看新聞、罵新聞

但不知為什麼產製端還是製造出一堆垃圾的緣故

有時記者因為做出的新聞剛好在收視率低點

被要求以後不准現身出現在新聞畫面中

或者乾脆調組改跑別的路線

也有播報者明明涵養豐富 口條清晰

卻因為所謂的「沒有觀眾緣」

被調去做專題或跑線

即使是節目來賓

也會因為「效果不好」、「觀眾看了就轉台」

因此明明專業又熱忱敬業

還是被列在"謝謝(永不)再聯絡"的名單上

這一切

都讓人想去按鈴申訴

控告『收視率』這惡名昭彰的玩意

怎麼可以這樣扭曲我們的視聽環境呢?

 

先說明一下

我高中是選讀社會組(也就是文組)

雖然大學念的是管理學院

但統計學修得一蹋糊塗 只差沒被當掉

可是對於統計稍有一些概念

就會知道樣本數和誤差區間的概念

以目前的收視率樣本戶數來說

約在1800戶上下

而以新聞的收視率為例

晚間六點的黃金時段如果破1

就能傲笑群雄 穩居冠軍

而其他時段則是從0.1~0.3之間上下競爭

頂多政論節目或是午間新聞還會再拉高一些

也就是說

我們每天瘋狂追逐、視為信條真理的收視率

根本都在誤差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

小喵喵地 這一點都不準啊!!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自欺欺人???

另外就是樣本內容的問題

收視率調查機構會和樣本戶數簽訂保密協定

但這一千多戶對於外界來說簡直就像是個黑數

而且他們真的會依照調查機構的指示

每次不同的家族成員切換到另一個節目後

就會不厭其煩地再按下家庭成員對應的號碼

以確保家中每個成員所收看的電視頻道都確實呈報了嗎?

 

不久前 中國就發生電視台收買樣本戶數

以製造收視率高的假象

根據報導指出

"某些衛視甚至一年花費數千萬元(人民幣)

請品牌推廣公司對收視樣本戶進行干擾造假"

台大新聞所教授彭文正就曾指出

依照台灣的收視樣本結構

只要買通不到30戶

就能進行操控 打造漂亮滿意的黃金收視率

(唉 天知道我多想做這件事啊)

之外最恐怖的迷思來了......

收視率高就等於節目好棒棒???

這可不一定吧

有時觀眾只是想看這些來賓有多愚蠢

內容有多不合邏輯多麼無恥下流

想看劇情還能扯到什麼程度

表姊的丈夫的弟弟的外甥女會不會在爆炸墜谷後起死回生

以外婆的姊姊的兒子的女朋友之身分來個大復仇

我們為了收視率下足猛藥

但卻跟電視人、媒體人的宗旨與傳播道德良心守則越來越疏遠

............

這樣看來好像很悲觀對吧?

明明知道不合理

但無奈這份調查收視率又是唯一準則

(目前台灣收視調查以AC尼爾森一家壟斷

順便一提 不同國家的收視方法各有不同

有些國家的數據來源真的科學多了)

也是各大電視台業務部去拉廣告、談置入的必要利器

但事實上 或許有那麼一天

我們的視聽環境可以不被惡質的收視率操控

比方說......

1.引進不同收視率調查機構 或是更換收視率調查模式

2.像日本英國和許多國家那樣 培植雄厚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製造優良而不被廣告業者左右的節目內容

達到視聽環境平衡的效果

(台灣公視體系的問題我就不在此多贅述了.....)

3.數位匯流後,頻道開放自訂,不須像現在這樣

明明只看不到十台

每個月卻一定要付個500元給第四台,買下100多個頻道

之後自己喜歡的頻道或是節目可以單一購買訂閱

讓頻道業者的收入模式有所不同

4.每天打電話給電視台,抗議他們的節目或新聞敗壞風氣、違背公平正義

或是寫信給NCC檢舉,然後不停收到機器人式的罐頭回覆....

5.這個或許最天方夜譚,但卻是最快最簡單的方式....

『推廣收視質的概念』

這不是個什麼新的論點,早在很久很久以前

台大新聞所的張錦華教授就提出"質>量"的觀點

 

(張錦華教授,林火旺教授的妻子,是個非常讚的老師)

希望遙控器上有反饋機制

能讓觀眾在收看節目的同時按下"Y/N"

這時除了收視率高低之外

也能知道觀眾對於節目內容是不是真的認可真的滿意

我節錄教授的敘述給大家看一下

(原文請點此)

由於現行的收視率(也就是開機率)是唯一的收視市場數據,因此,已經變成為台灣的電視公司和廣告業者之間的貨幣了,多少收視率就換算多少廣告費。結果造成媒體工作者的唯一工作目標和成就,就是追求畫面聳動驚人(煽色腥),就可吸引觀眾不轉台,就賺得收視率(廣告費)了。結果,新聞學講究的真實、平衡、客觀、深度、公共利益等等,都不敵收視率的所向披靡,凌駕專業之上。即使觀眾看完之後,罵聲不絕,也毫無作用!

 

收視質的調查則可以提供觀眾的評價資料,事實上,據哥倫比亞大學傑出新聞研究計劃多年來的研究顯示,好的節目品質,觀眾的忠誠度高,連帶也提高下一個節目和廣告的收視率和好感度。同時,收視質調查可以發現,什麼樣的觀眾特質會欣賞那一種節目品質,顯然有助於提高廣告商區隔其目標客戶的精準度。

 

如果收視質調查也能夠有助於廣告商,就可以產生另一種生產邏輯的標準,電視節目競爭的目標就不僅只有吸睛的效果,而是要考慮觀眾的大腦判斷了。如果電視台希望提高收視質,不但會給予優秀媒體工作者表現的機會,也會為社會帶來好的節目,就可以進入一個良性的競爭循環。

 

國外也有收視質的調查嗎?是的,其實大部份的先進國家的媒體市場,如美國、英國、澳洲、日本等等,都不僅只有單一的收視率調查,包括民間調查公司或是主要的媒體(公共媒體)都一定會進行收視質調查,了解它們的觀眾的想法和評價。事實上,台灣的公共電視、客家電視、原住民族電視台也都在進行收視質的調查。

 

台灣要如何起步呢?事實上,美國都已經實施四十餘年了,我們現在才開始,通常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才能在既有的市場規律中開出一條小路,然後結合廣告業者、民間監督團體、媒體代表等一起,建立常態性的獨立專責機構,樹立中立客觀嚴謹專業的形象,才有可能獲得信任,提供可長可久的調查數據,改變現有的單一收視率的盲目競爭生態。

好啦 但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目前委託傳播委員會調查

真的有影響力嗎?

過去受到科技的限制

這個概念很難推行

但現在如果我們自己找出1800戶家庭

在他們家換上新款的收視率調查器

並且可以提供按"爛"、"讚"的選項

這不就有抗衡的力量了嗎?

這個想法是不是很天真?

但OVO現在就是在做這件事

 

有些網友還很可愛寄信給我

『伊湄,你怎麼改賣電視盒了?』

『阿湄~我發現有廠商盜妳圖啊』

呵呵,先說明我完全沒有拿廠商任何一毛錢

之所以願意分享經驗理論和義務指導

就是對於收視率造成的沉淪有太大的痛恨

而知道OVO在flyingV上推廣這個計畫後,我真的相當期待

 

(這只是雛形 未來也有可能增加"爛"的選項)

數位機上盒早已不是啥新鮮貨了

但如果今天這個一只不到兩千元的機上盒

除了該有的功能都具備、C/P質還狂巴海放小米盒子之外

還能夠集合公民覺醒後的能動性

改革媒體生態,那豈不是一件很令人心動的事情嗎?

媒體是文化的肌膚,是文化的培養皿

如果你和我一樣 希望加入這個改革計畫

點進這個專案網頁

或是加入OVO的臉書專頁遙控器地圖

得到更多資訊

而目前我想呼籲的是

我強烈希望遙控器上一定要有"爛"

或許很多人覺得拒看、轉台不也是抵制嗎?

但唯有反面的聲浪堆疊成具體的數據

業者才能真正省思觀眾的反饋!

unnamed  

別再用鍵盤或是嘴巴抵制了

用手中的遙控器抵制吧!

目前距離門檻300萬還有50萬左右的差距

你的一點奉獻

除了能拿到很棒的產品之外

也能參與台灣電視史上最動人的革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這裡是 楊伊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